專題文章如果手機裡住著心理師?醫師、心理師透過網路平台提供專業服務之法規調適研究會議的實況分享

3878
次閱讀

如同vTaiwan裡的議題簡介所說:今日平台經濟已為全球商業發展主要趨勢,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民眾、消費者各種實體產品或服務,其中並包含透過網路平台提供醫療及心理諮商等專業服務之平台業者,亦乘此風潮蜂擁崛起。10/26實況主有幸親臨現場,為讀者們一窺目前台灣網路心理工作的風向與趨勢。




希望行政院做功德,以符合民眾與從業人員對網路心理工作的期待



沒有事先報名的實況主有幸親臨現場,原本聯絡事前有報名出席的臨床心理師們未果,被擋在行政院大門口,遇到一位vTaiwan的工作人員帶我進去,在第七會議室門口又被擋下,現場工作人員再次討論之後,我才得以進場入座。現場除了唐鳳政委、vTaiwan的工作人員之外,尚有衛服部長官、國發會參事、負責本次調查研究的世博法律團隊,其他人員為新創業者、社群意見領袖和一般民眾。

新創業者們首先發言,大都提到對網路心理「工作」我先用「工作」這個中性的名詞,一般民眾不清楚會談、衛教、諮詢、輔導、諮商、治療、衡鑑有哪些差別的需求和期待。我前面坐律師和參事,別人發言時,我們已經稍有私下交流。我發言過後衛服部長官和其他業者、社群意見領袖發言,這期間,我都跟律師與參事私下咬耳朵,他們對我們的實務現況瞭解不多,聽到我的澄清,很驚訝也很有興趣。

對於心理師們普遍有生存焦慮這一點,一般人以為我們是高社經地位者,殊不知,我們漸成社會的「低端份子」,醫院、學校、機構的職缺僧多粥少,我們資本不若醫生般雄厚,在無法獨立開業之前,很多心理師選擇成為「行動心理師」,在一個地方掛牌(執業登記),然後全台灣跑透透,到處接case,看似專業自主,但「經濟自由度」的幅度也拉得無限大,嫌這份case費用被壓低而不接就會被別人接走;接案薪水常要等一、兩個月甚至更久之後入帳,月收入在一萬元到六萬元不等。所以,說心理師想去開Uber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最後發言者是一位科普平台的專欄作家,他代表他的心理師朋友發言,提到為了普羅大眾著想,希望可以有健保補助,似乎又為心理師的心理治療所/諮商所成為健保特約場所重燃一絲希望。





衛生福利部將與學會、公會討論網路心理工作的SOP,並制定平台業者、專業人員、個案三方的權利義務關係

可能是我提到去年有網路平台和心理師被檢舉而受罰,現場瀰漫一股「遺憾又惜才」的氛圍。最後,唐鳳政委提到行政院長有指示,過去的個案函釋不該成為通案辦理,不合時宜應廢止。讓我最後有革命成功欣慰之感。


會後學姊詢問:這次會議有任何決議嗎?還是只有討論?


決議就是,賴揆說要廢掉去年那張風聲鶴唳的公文!哈!不過聽衛服部長官的口氣,加上現場新創業者的輿論壓力,衛服部願意和臨床、諮商兩會討論網路心理工作的SOP,並制定平台業者、專業人員、個案三方的權利義務關係。

散會後我向世博律師、國發會參事交換名片,世博律師團隊將會繼續蒐集資料,以應付年底的結案報告,所以他們很需要實務工作者的工作現況情報。國發會參事叫我把資料蒐集起來給衛服部,我說我不敢,一切還在非法的灰色地帶,到時候不是直接被當作衛生局開罰的證據。

衛服部科長一直在跟別人說話,我沒機會去交換名片,轉而向隔壁納涼的衛服部技正,我遞上名片,說,你們和諮商可不可以不要再吵了,最近又再吵修法。

技正建議我們臨諮要自己先溝通好,我說,我們缺乏互相交換意見的管道。


現場有糾結一個議題:執業以一處為限,新創業者以為這一條修法之後(不以一處為限),心理師就可以從事網路工作了。科長和我都有解釋,現行方式以支援報備來解決,科長特別提到有管理上的問題。諮商教授提到,支援報備對諮商心理師不利,因為諮商心理師同時跑很多間學校,無法報備,所以也在灰色地帶違法邊緣。

我提到,能否支援報備到合格的心理治療所/諮商所從事網路心理工作。


會後網路共筆區有網友提問:請問現場有沒有全國臨床心理師公會或諮商心理師公會的代表?他們的意見是什麼?

我的回覆是:

  • 您好,我是今天出席的臨床心理師,由於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網路組剛成立不久,還有待凝聚內部共識。
  • 我個人的想法是,我們來做,才知道如何做,才會合乎專業和倫理。我們不做,就會被黑的做走,市場就會充滿劣幣,就會劣化。我們來做,需要結合律師、工程師、主管機關等不同專業的合作或折衝談判,才能來成就網路心理工作,推動台灣心理救助文化。希望心理師能站在數位浪潮之上,加速心理專業發展。
  • 心理諮商或治療有嚴謹的結構和專業內涵,像是面對面的行為觀察;在治療空間、結構當中所有發生的行為互動模式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評估資訊,這部份透過網路將無法獲得。所以網路能提供的心理服務,其界限和範圍還有待商榷,若姑且以「」「諮詢」、「衛生教育」或「課程」這類的名詞來討論的話,我目前想到的網路心理工作或服務,大概有以下情境:
    1. 文字非即時諮詢
    1. 語音非即時諮詢
    1. 網路文字即時諮詢
    1. 電話或網路語音即時諮詢
    1. 網路視訊一對一即時諮詢
    1. 網路視訊一對多即時團體(直播)
  • 我們可以討論各種網路情境之下,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狀況,再來研究,什麼樣的結構、規範和工作模式,心理師是可以和個案一起工作的,確立專業人員的工作範疇與權限而不用怕被檢舉、被告,也保護個案的福祉。




線上討論共筆區 https://hackpad.tw/2017-10-26-vTaiwan--F5xjNYnX8ty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網路組召集人,未來朝獨立開業的目標前進。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