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媽媽的貼心話:對這個有善有惡的世界習慣化
次閱讀
多年前,年輕女藝人因網路霸凌而輕生;幾年後,女作家因剝削的愛而自戕。母親節前夕,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活得自信又快樂的女兒。一個一個年輕又美好的生命逝去,提醒大家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請從小幫她建立人際互動和情緒調節的概念和能力。
從小建立人際互動和情緒調適的能力
母親節前夕,聽聞年輕女藝人因網路惡言惡語而輕生的消息,著實令人難過與不捨,每個做母親的,一定都難以面對這樣令人心碎的情況。身為一個兩歲女兒媽媽的我,希望從小幫她建立起人際互動和情緒調適的概念和能力。
先聊聊心情,不急著討論該怎麼做
先前帶女兒到公園玩,曾碰過對玩樂設施佔有慾強而對她尖叫揮趕的小哥哥;也碰過見女兒在溜滑梯上擋路而不懷好意觸碰其臉頰和肩膀的小姊姊,總讓女兒呆若木雞或滿臉不悅,現場確保她生理安全無虞之後,事情並未結束,我會在午睡或晚間睡前的談心和回顧一天發生何事的時刻,和她聊聊這些事情。
「看到哥哥那個樣子,妳一定嚇到了吧?」
「那個姊姊隨便碰妳的身體,讓妳很不開心也很不舒服喔?」
不急著告訴她怎麼辦,大人世界流傳的「不要想太多」,經常阻斷情感與思考的可能性和出口。
確認內心模糊又糾結的感覺是什麼,是情緒調節非常重要的一步
情緒的同理永遠是第一步,幫我和可能情緒內傷的女兒建立起溝通與交流的橋樑,也幫她覺察、確認、肯定內心模糊和糾結的感覺。
見她點點頭說「嗯」,我會再與她討論和分析當時的情境和對方可能的動機或心境。
小小孩對於情境和動機的判斷還不是很成熟,需要大人偕同討論,有助於幫小小孩從「內歸因」的泥淖中爬出來
「那個哥哥可能覺得她的媽媽不讓他繼續玩溜滑梯,認為是我們害的,所以對我們發脾氣。」
「姊姊不喜歡妳擋到她,又還不會說話講『借過』。」
有些狀況又並非帶有敵意和蓄意,例如,我看見一群小孩發了瘋似的追著泡泡跑,一個興奮過頭的小男孩隨手推了女兒一把,事後我跟她說「大家玩得太開心了,『難免』會有碰撞,那個哥哥沒有要讓妳受傷的意思。」
女兒有時會重覆一些符合她的感覺或她認為有道理的字句,例如,「XX嚇到」、「難免有碰撞啦」。
最後,就跟她討論任何可能的因應方法或想法,「下次,看到隨便發脾氣的人,我們離他遠一點」、「跟她說『妳碰到我了,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不要一窩蜂」、「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等等。
很多事情,在所難免
我想強調一個「難免」的概念,很多事情一體兩面,你想要和大家一起快樂的追泡泡,難免和他人碰撞或跌倒;一個公園裡會有與我們友好的朋友,也會有來者不善的人,這就是有善有惡的世界,習慣就好,不一定要對每個圍繞在你周圍的善良或邪惡有反應,只要知道自己的界限和適時地保護自己。
發展心理學中,習慣化的實驗派典
「習慣化」(habituation)來自於發展心理學當中的概念,實驗發現,嬰兒對於新奇的事物會暫停吸吮,對於重覆出現的東西會感到厭煩,嬰兒注意、區辨、記憶,讓他知道這是出現過的舊東西,而降低對它的反應,再把注意力轉向新的刺激,進而再去習慣,如此一來,可不斷自環境當中汲取新的訊息,擴展對環境的認識,「習慣化」便是「學習」的基礎。
對於網路惡言,若能夠瞭解也許對方低自尊、低自我價值感,藉由踐踏他人形象來獲取注意或彰顯自己,又或者是體認到這來自於成名的副作用,有光環亦有黑暗,學習到這為常態慣性,久而久之不必小題大作。若自認觸及底線無法忍受,思索如何反擊、反制都比自我傷害要來的好啊。
傳話的人際迷思
人際行為當中,也有一個「傳話」的迷思,那就是「別人對我批評了你什麼,為了你好,我要讓你知道。」殊不知,有可能是我無法承受那些負面言語帶來的能量或衝擊,想挑起你的敏感神經,聯合你一起反擊別人,也誤以為這樣可加深與你的連結,和你的情誼更穩固,其實,這樣只會增加你的不快與對他人的仇視與紛爭,只會製造更多問題。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不當仇視與紛爭的散播者,「為了你好,我從別人那邊聽到了什麼關於你的批評,我不告訴你。」重要的問題,負責任的人彼此當面去解決,其餘的人吃飽沒事幹,替八卦加柴火才有話聊,認真的人倒楣啊。
母親節前夕,我想,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活得自信又快樂的女兒。一個年輕又美好的生命逝去,提醒大家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若能杜絕類似事件發生,將是傷心母親的最後寬慰。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一雙「好」(子女)的媽,希望子女能不傷己也不傷人的長大。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