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文章:有情緒就是不好的?你有情緒表達障礙嗎?如何改善?
次閱讀
情緒表達訓練(Emotional Expression Training)是一種心理治療與輔導技巧,幫助個體覺察、理解與適當表達自身情緒。有效的情緒表達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減少壓抑與情緒障礙,以及更有效率的溝通,進而發揮人際影響力。不需要太保守客氣,就讓情緒成為唯一的理由、動機和終點,不需要藉由說道理來壓抑或包裝,因為今天如果對方的動機是來佔便宜、嘴硬、僵持、對抗或要贏,那麼你再怎麼說道理都沒有用,情緒才能終止不被尊重的無理,製造界外球的邊界,讓對方知道,他出界了,你們的球打不下去。請參考文中操作技巧。
情緒表達訓練(Emotional Expression Training)是一種心理治療與輔導技巧,旨在幫助個體識別、理解與適當表達自身情緒。有效的情緒表達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減少壓抑與情緒障礙。
許多人因童年成長環境、社會文化影響或個人心理因素,習慣壓抑情緒或以不恰當的方式表達,如憤怒爆發、冷漠回避等。這不僅影響人際關係,也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或身心症。因此,透過情緒表達訓練,能提升情緒調節能力,使個體以更健康的方式應對壓力與人際互動。
情緒表達障礙與許多心理疾病及行為模式有關,包括: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
患者常因害怕負面評價而抑制情緒,導致內心焦慮累積,影響生活與社交功能。情緒表達訓練能幫助患者辨識焦慮來源,適當表達擔憂,減少過度壓抑所帶來的壓力。
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s)
憂鬱症患者可能出現情緒鈍化(emotional blunting)或情感壓抑,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的痛苦。訓練可幫助他們透過語言、藝術、肢體等方式釋放內心情緒,減少內在壓力。
情感表達困難症(Alexithymia)
這是一種情緒辨識與表達能力受限的心理狀態,患者難以描述自己的情緒,進而影響人際關係。情緒表達訓練有助於提升情緒識別能力,使個體學會用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來傳達感受。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TSD 患者常因創傷經驗而迴避或壓抑情緒,導致心理壓力持續累積。訓練能幫助他們以安全的方式表達創傷相關情緒,促進情緒釋放與恢復。
人際關係困難(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缺乏情緒表達能力的人,可能在人際互動中產生誤解或衝突,導致孤立或關係破裂。透過訓練,個體可學習適當傳達需求與感受,增進社交技巧。
情緒表達訓練常出現於認知行為治療(CBT)、人本治療(PCT)或正念治療(MBCT)中,情緒表達訓練可作為核心技巧之一。企業與組織內訓中,也因許多職場衝突來自於情緒管理不善,透過訓練可提升員工的溝通與壓力調適能力。家庭與親密關係輔導時,使成員間的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影響關係的和諧度。夫妻或親子關係可透過訓練學習有效溝通。
用於學校與青少年輔導,因青少年階段是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透過適當指導可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模式,預防未來心理問題。壓力與創傷後調適,情緒表達幫助在重大變故(如失去親人、意外事故)後,個體可能無法適當表達哀傷,透過訓練可幫助他們釋放情緒並恢復心理平衡。
心理學理論基礎
情緒理論(James-Lange Theory, Cannon-Bard Theory)James-Lange 理論認為情緒源於生理反應,即「我們因為哭泣而感到悲傷」,而非「因悲傷而哭泣」。
Cannon-Bard 理論則指出情緒與生理反應是同時發生的。這些理論說明情緒與身體的關聯,幫助個體理解自身感受。
情緒調節理論(Gross's Emotion Regulation Theory)
Gross 提出情緒調節有五大策略:情境選擇、情境修飾、注意力分配、認知改變、情緒表達行為。訓練過程中可指導個體運用適當策略,以健康方式調節情緒。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Bandura 強調觀察與模仿在學習情緒表達中的作用。訓練可透過示範、角色扮演與影片學習,使個體掌握適當的表達方式。
人本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 Rogers)Carl Rogers 提倡「真誠、共感、無條件積極關注」,情緒表達訓練可透過這些原則,幫助個體感受到安全感與接納,進而表達情緒。
正念(Mindfulness, Kabat-Zinn)正念訓練強調對當下情緒的覺察與接受,減少過度評判與壓抑。情緒表達可作為輔助方法,幫助個體在表達情緒前先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
當個體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表達內在感受,他們不僅能改善情緒管理能力,還能在人際關係中更加自在,從而提升整體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
還在覺得有情緒不好嗎?你可以擁有更活靈活現的情緒表達訓練
情緒表達訓練(Emotional Expression Training)是一種心理治療與輔導技巧,幫助個體覺察、理解與適當表達自身情緒。有效的情緒表達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減少壓抑與情緒障礙,以及更有效率的溝通,進而發揮人際影響力。
不需要太保守客氣,就讓情緒成為唯一的理由、動機和終點,不需要藉由說道理來壓抑或包裝,因為今天如果對方的動機是來佔便宜、嘴硬、僵持、對抗或要贏,那麼你再怎麼說道理都沒有用,情緒才能終止不被尊重的無理,製造界外球的邊界,讓對方知道,他出界了,你們的球打不下去。
情緒有其演化和生存價值,才會物競天擇保存下來,不妨擷取情緒加料的好處,就會比較省時省力、快速推進關係或為關係加值。請參考以下操作:
情緒氣候快速變遷 技術,利用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身體氣場來讓雙方動力氛圍快速轉換,就能營造不同的溝通方向與節奏。
階層性快速調節溫段 技術,建立不同情緒強度階層的腳本,包括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身體氣場、口語表達內容,由強度低到高階層排列,時不時心理預演或實戰演習,熟能生巧。
直接說直覺性並且精準的情緒標籤:(跟你講話我真的)很累,意味著帶著沮喪、生氣和失望。
以行為計劃來劃界線:我不想再說了...。
為關係留餘地拉保險,不要讓對方覺得被拋棄:也許吃飽回來再說。
關係韌度夠時可施予”互相漏氣求進步”、唇亡齒寒、患難見真情語法:例如,我的伴侶怎麼這麼笨,但人是我選的,我眼光失準也有貢獻。虧對方也倒打自己一把,較不會有優勝劣敗的相愛相殺競爭感。
關係韌度不夠時只好用母性光輝、媽媽話、以退為進語法”你怎麼這麼可愛…”直接恨鐵不成鋼語氣、挖苦到底即可。
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制宜的情緒表達技術,讓你靈活操作更活潑有彈性的關係溝通,更有效率的發揮影響力。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