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傷痛過後,原諒,不必輕易說出口
次閱讀
能看見一個人背後的心路歷程,就會發現一切其來有自,並提升了心理的高度,感受到我們都是一樣脆弱的人,凡人皆眼下一粟,寬容與慈悲的心念就會油然而生。去看到人的不同面向,培養看人的廣度和深度,你的人和眼前的問題拉開距離,就開闊了。兩個都脆弱受傷的人,原諒如教條般吐露出來,只是廉價的不值一晒,雙方都墮落又自我作踐。但是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好好地在衝突中體悟、開悟、頓悟,就能生智慧,也不枉然了。
我的碩士論文是做婚姻暴力方面的研究,主要的理論架構是參考一位叫做Fincham的教授其婚姻暴力發展模型,在我快畢業那時候,發現他產出的論文當中,標題常出現"原諒"這個關鍵字,我未細讀他對原諒的概念型定義和操作型定義為何,但許多助人工作者和"久病成良醫"的個案,一定聽過婚姻暴力或親密伴侶暴力者的暴力行為循環模型--把另一半打成豬頭之後,然後又痛哭失聲、下跪懺悔,無所不用其極的溫情攻勢,企圖挽回關係;然而,通常也挽回的了,然後,再把另一半打爆,戲碼,重複上演,屢試不爽。
為什麼明明被打得很慘,還是願意復合?
古典的心理動力學派會說,那是源於創傷後的強迫性重複,藉由不斷複製創傷的情境,來維持內在自我架構,獲得一種預期感和掌握感,更深的源頭,受虐的慾力,可能來自於人天生的攻擊驅力和死亡本能。
心理社會學派可能會說,弱勢者沒有被empower,沒有被賦能、充權、充能、授能、培力...人一旦沒有觸接個人內在資源,也沒有獲得外在資源的協助,就容易受困在原地。
過去經濟社會發展尚落後,的確有婦女因為怕失去經濟支柱而選擇留在受暴的環境當中,也有暴力相對人信誓旦旦的說: 她怎麼可以跟我離婚? 她怎麼生活? 她怎麼養小孩? 她離開我一定會餓死!(所以繼續被林北揍到飽...)
現在兩性經濟實力較為均衡,外部社會福利資源也很充沛,所以對於這種"留在受虐裡"刻板又古板的原因,也可以慢慢淘汰了。
話說回來,失控打了人,到底要不要懺悔道歉? 到底要不要原諒對方? 憑什麼要原諒?
看的是對方的痛哭涕零是基於羞恥感還是罪惡感。
羞恥和罪惡不是同一件事情嗎?不,西方分的很清楚,羞恥感類同於"見笑轉生氣",也會因為面子和權力控制而下跪道歉,他的懺悔是出於重獲控制感。然而,健康的罪惡感,除了真心認錯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彌補過錯的行為。
所以,首先要能認錯,這一步就很多人做不到,暴力者習慣將責任外推,並沒有認知到自己在關係中的責任、自己在衝突中的貢獻。
認錯之後,有過失的一方要付出代價,代價就是,彌補的行為是什麼? 彌補的行為要讓對方感到安心、踏實,就算無法百分之百做到,至少也要讓對方看到你維繫關係的誠意,覺得尚可接受。
人際之間皆有衝突,並非只發生在伴侶之間,同學向我投訴另一個同學: 為什麼我只是開開小玩笑,他就要罵我、兇我? 甚至我是向別人開一些卑劣的玩笑,他也對號入座,覺得他受害,要撻伐我?
在我看來,雙方都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但我當然協助在我面前的求助者,但是愈協助,我面前的同學愈是忿忿不平: 為什麼我要改變,是他太反應過度、他太敏感了!是他! 都是他太......
我淡淡地說: 我只幫助得了準備好的人、向我開口的人。
我也趁機教育現場同學: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那位同學常常警報器大作,動不動啟動"戰或逃反應"當中的"戰",為的是生存,只要感覺受辱、受威脅、受壓迫就強烈反抗又反彈回去,有時也波及無辜,如果有一天他受夠了這樣的人際模式,他找我幫忙,就是調整的時機點。
但在這之前,你們能為這樣的衝突情境賦予正面意義嗎? 這麼愛恨分明,難相處又難搞的人,他來幫助我們成為更成熟、更好的人。他以前一定遭遇到很可怕的事情,沒有其他求生本領和資源,脆弱到只能不斷的戰、戰、戰來宣洩自己的挫折,充分表現了自己的無能。你們能看見一個人背後的心路歷程,就會發現一切其來有自,並提升了高度,我們都是一樣脆弱的人,凡人皆眼下一粟,寬容與慈悲的心念就會油然而生。去看到人的不同面向,培養看人的廣度和深度,你的人和眼前的問題拉開距離,就開闊了。
兩個都脆弱受傷的人,原諒如教條般吐露出來,廉價的不值一晒,雙方都墮落又自我作踐。但是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好好地在衝突中體悟、開悟、頓悟,就能生智慧,也不枉然了。
本文作者
張銘倫臨床心理師,人我之間的動力與政治的敏銳觀察者,善用心理學與哲學來成為調解顧問,用seafood的語言來讓問題臣服,衝突化解。
- publisher:
- 聊聊心理治療所